于安祺在山东省招远第一中学开展“追光而行,筑梦未来”活动
近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学院2022级学生于安祺带着感恩与责任重返母校山东省招远第一中学,以“追光而行,筑梦未来”为主题,为学弟学妹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学成长分享会。此次活动既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感恩·传承”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与中学教育衔接的生动实践。
从受助者到传播者:一场跨越成长的对话
“高中坐在台下听学长宣讲的我,从未想过今天能以资助受益者的身份站在这里。”分享会上,于安祺以“奖学金背后的成长密码”为切入点,通过视频、图片和实物展示,带领高中生们“云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园。从唐岛湾畔的晨曦到图书馆的深夜灯火,从国家级实验室的科研日常到国际文化交流的精彩瞬间,她用细节勾勒出真实立体的大学图景。
在互动环节,她特别展示了学校的帮扶体系:精准的助学金评定、学业导师一对一指导、勤工助学岗位实践平台……“这些政策不仅给予经济支持,更让我感受到教育的温度。”谈及自己从受助到自助再到助人的转变,她以参与志愿服务等的经历为例,诠释了“资助育人”理念如何塑造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薪火相传:教育反哺的深层价值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资助政策,学校还在校园内设置了多个宣传展板,展示了资助政策的相关内容和申请流程。同时,学校还通过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等渠道,广泛宣传资助政策,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资助政策的重要性和益处。这种“受助-反哺”的育人模式,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感恩意识,更形成了高校品牌传播的“涟漪效应”。
此次资助政策回校宣讲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了资助政策的具体内容和申请流程,也让大家感受到了国家和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爱和支持。相信在国家资助政策的帮助下,更多的学生将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这场跨越大学与中学的对话,既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助育人成效的鲜活注脚,也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协同创新的生动实践。当更多学子带着知识、温度和责任感回归教育起点,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闭环,更是一个教育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开启。这种跨越学段的育人接力,正在为人才培养注入持久而温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