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山东鲁笔文化,鲁笔非遗焕发新生机

发布者:徐明权作者:孙珑赫 编辑:刘汉润发布时间:2024-09-01浏览次数:10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重要论述的指引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与石油工程学院携手组建的“匠魂寻新”实践队,正式踏上了探寻山东笔文化的征途,首站抵达历史文化名城——潍坊。此次行动旨在深入挖掘并传承鲁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山东,这片孕育了深厚孔孟文化的沃土,其笔文化亦源远流长,可追溯至战国末期。作为齐笔的现代传承与创新,鲁笔不仅融合了多方制笔精髓,更在2020年荣获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殊荣。实践队一抵达,便迅速投入实地调研,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访谈,全面了解当地居民对鲁笔的认知与期待,特别是对昌邑鲁笔的了解途径及非遗文化传播方式的建议。

旭日东升,晨光初照,上午九点,实践队准时抵达了陈老的工作室。一进门,一股浓厚的文化氛围扑面而来,各式毛笔悬挂于两侧,与满墙的荣誉证书交相辉映,展现着陈老在制笔领域的卓越成就。工作室内的古色古香装饰与陈老的工作台相得益彰,仿佛时间在这里静止,只留下对艺术的执着与追求。

陈老以茶会友,热情接待了实践队的到来。面对队员们充满好奇与敬意的提问,陈老一一耐心解答,不仅详细介绍了鲁笔制作所需材料的多样性与独特之处,还深入剖析了不同工艺差异背后的原因。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鲁笔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陈元年先生与实践队员们交谈 刘汉润摄

谈及个人经历,陈老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自1964年起,他便跟随侯连成先生学习毛笔制作,这一学便是近六十年。从民间手艺到文化遗产,陈老见证了鲁笔发展的每一个重要时刻,也亲身经历了技艺传承的艰辛与喜悦。他笑称:鲁笔制作看似简单,实则深奥,一旦深入其中,便难以自拔。

陈老进一步阐释了鲁笔制作的三义四德标准,即精、纯、美三义与尖、圆、齐、健四德,这是衡量一支鲁笔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尺。他还详细介绍了不同种类的笔毛,如羊毫的柔软与弹性,狼毫的硬朗与紧致,以满足不同书法爱好者的需求。

谈及非遗文化传承,陈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指向身旁的女儿,表示不仅是自己,连子女也已成为这项技艺的接班人,展现了家族对非遗文化传承的坚定信念与责任担当。此外,他还提到社区对鲁笔文化的重视与支持,定期举办活动以扩大其影响力。

在陈老女儿的带领下,实践队参观了成品展览室,近距离感受了鲁笔的艺术魅力与精湛工艺。随后,陈老亲自上阵,为实践队演示了鲁笔制作的部分关键环节。他那娴熟的技艺、专注的神情,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这项传统技艺的复杂与精细,也对陈老的精湛技艺与坚守精神表示由衷的敬佩。

陈元年先生向实践队员们演示鲁笔制作 刘汉润摄

此次探访不仅加深了实践队对鲁笔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更激发了他们为非遗文化传承贡献力量的热情与决心。他们相信,在匠魂寻新实践队的共同努力下,鲁笔文化这一璀璨瑰宝定能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