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蕾 | 共抗疫情之艰,发现劳动之美

发布者:范静蕾作者:编辑:发布时间:2020-06-02浏览次数:481

2020年注定是不平常的一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儿女在这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越是不易、不平凡,越是需要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在这不平凡的时期,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各自坚守岗位,以其担当精神,勤劳的品质,绘就了最美的画卷,共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幸福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

自古以来,勤劳便是华夏子孙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贯彻始终的道德倡导。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讲话中提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

在此关键时期,全国涌现出许多最美劳动者,他们是舍生忘死的医护人员、是迎难而生的人民解放军、是无私奉献的志愿者、是下沉一线的基层干部以及各行各业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在此次抗疫过程中高校师生感人故事,展现了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让我们走进他们,学习他们身上吃苦耐劳和敬业奉献的优秀品质。

山东援鄂医疗队队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主管护师张静静,除夕当天第一时间报名支援湖北医疗队,126日凌晨抵达武汉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黄冈。投入工作前,张静静和队友们剪短了头发。“长发容易藏匿病毒,而且不方便穿防护服,所以我理了个男孩发型。作出这个决定,我不后悔。”她在工作之余,用手记记录了这个特殊任务的暖心时刻,并在321日随队圆满完成救治任务。谁料,却在返乡隔离期满时突发心脏骤停逝世。她以青春奋斗之姿,践行“愿以吾辈之青春,守护盛世之中华。”的座右铭,将自己定格在32岁,也将静静的爱,永远留在了人间。她在抗疫期间的敬业奉献实际行动,代表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用大爱守护生命,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

疫情来袭,与医务人员在前方治病救人的忙碌不同,清华大学的两间实验室看上去虽然安静,但这里也正上演着与时间赛跑的“战争”。医学院教授张林琦和生命科学院教授王新泉带着团队坚持研究新冠病毒疫苗。解析结构、总结数据、寻找可能有效的小分子药物。从早上7点到晚上12点,实验室从没闲着。通过不懈努力,两位教授联手揭示了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瞬间与人体细胞复合物的结构,解析了新冠病毒表面刺突糖蛋白受体结合区与人类受体的晶体结构,准确定位出二者的相互作用位点,阐明了新冠病毒刺突糖蛋白介导细胞侵染的结构基础及分子机制。清华团队目前已开启动物实验阶段。张林琦和王新泉以及全国各研究机构的科研团队都在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尽早为击退病毒带来转机。

别问,问就是上交国家”这是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机械18-3班的大二学生黄昊天的微信名,在读大二时应征入伍,现服役在武警湖北总队荆州支队。在127日所在支队接到任务、前往武警湖北总队医院参与抗疫救援,由于任务特殊,要求救援人员必须经过一定的医学训练。但支队完全符合要求的卫生员还肩负本单位的疫情监控,很难抽调离开,在家跟护士母亲学过一些医护知识的黄昊天主动报名,和战友们一同赶到武警湖北总队医院,协助地方救援力量承担搬运东西、陪床、接车、准备药剂等外围工作,几乎一夜未眠。第二天收工后,来不及休息,又紧急赶回支队执勤。黄昊天反复强调,此次参与救援并没有什么值得煽情的故事。坚守岗位、随时出击,使命必达、令行禁止,这就是自己作为一名武警战士的义务。如今,他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誓言,让青春在军营中闪光,让所学在奉献中绽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学院飞行技术专业大二学生余汉明,在武汉小区封控后,第一时间报名武汉市“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成为硚口区中山社区玉带汇景苑社区的志愿者,负责门岗值守、买菜跑腿、上门送药等“业务”,为100多户家庭提供“代购”服务。几乎每天要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11点,有时一天代购七八百条鱼。志愿服务开始以来,他不惧风险,不辞辛苦,一天未休。他认为,志愿服务虽然是平常琐碎的小事,但对社区居民来说,却是生活中的大事,对武汉来说,是维系城市运转的实事。他被社区居民亲切的“余师傅”。41日,“余师傅”通过线上视频会成为疫情期间北航第一名“火线入党”的大学生志愿者。作为00后的他,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力量和吃苦耐劳的的优秀品质。

还有数不胜数的感人故事,在此不一一分享。但是这些感人故事中劳动者之美将继续闪光,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说明勤劳是创造之源、勤劳是进步之路、勤劳是道德之本。学习这一传统美德,是我们青年人的重要使命,传承这一传统美德,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